2018年1月19日,巴黎——法兰西喜剧院与Saint-Louis圣路易玻璃制造厂同为人类创造活动的发生地,这两家机构携手,将代代相传、律动活跃的芭蕾舞韵注入精心雕琢的匠心之作中。法兰西喜剧院与Saint-Louis圣路易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有许多共同点,这绝非偶然——两者都集创新与传统、现代与经典、精妙隽永与不断突破于一身。
85灯头水晶枝形吊灯
85灯头水晶枝形吊灯
与时俱进也意味着透过历史的棱镜考察当下。这句箴言,或者说是宣言,将两家机构联合到同一个项目中:重现经典的85灯头水晶枝形吊灯,为剧院即将在2018年面向公众开放的穆内•絮利厅(Salon Mounet-Sully)增光添彩。从大厅最初的设计建造者、建筑师Pierre Fontaine在1830年创作的水彩画中汲取灵思,人工吹制、手工切割一件至臻卓越的水晶瑰宝——这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法兰西喜剧院与Saint-Louis圣路易迎难而上,将炽热的创造力与燃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来:构思设计、创作雕琢,合力共铸“辉煌”。
往昔•今日
若将过往写入当下,结果会是怎样?——法兰西喜剧院与Saint-Louis圣路易各自的生动历史将这一问题摆在人们面前。
1680年,法兰西喜剧院奉路易十四之命创建,由勃艮第府剧团和盖乃古剧团(莫里哀演员剧团)合并而成。此后,法兰西喜剧院从未停止过惊艳世人,逐渐确立起自己作为一家丰富多产又极富创造力的卓越“戏剧工厂”的地位。为赢得这一美誉,剧院将一众演员看作成就的基石——这些演员以高标准、职业化的传统严格要求自己,是真正的“情感力量的表现者”。
在大师们的生花妙手下,一团团奋力燃烧着的胚料变成澄澈深邃、光亮四射的珍宝——Saint-Louis圣路易对水晶的愿景恰与其历久弥新的天资和灵感源自时代精神的创造力产生共鸣。自1586年Saint-Louis圣路易的首件玻璃制品诞生起,这一品牌就为全球最享负盛名的场所打造出一款款典范之作。Saint-Louis圣路易无法停止突破创新的步伐,将潮流时尚注入自己与时俱进的能量和源源不断的创新力中。它紧紧扎根于所处的时代,并致力于永恒不变的革旧立新。
两家机构合力拒绝与昙花一现的俗世风潮为伍,漫步经典历史的长河,游走于充满创造力的时代之间,实现对艺术的追求与理想。这也在2018年的最新作品中得以体现:这款水晶吊灯从穆内•絮利厅最初的设计建造者、建筑师Pierre Fontaine在1830年创作的水彩画中汲取灵思,充满历史感的风格重现在人们眼前。85盏灯光与镀铬的表面完美贴合现代生活用途,同时又符合传统美学概念,而大小相宜的比例和典雅大气的格调又极受追捧。这盏灯全高近4米,直径2.5米,悬吊在法兰西喜剧院穆内•絮利厅的屋顶上——穆内•絮利厅原本因卓越的音效而用作排练场地,并不对外开放。这间大厅现已翻修一新、改头换面,翻修工程使用了各种技艺,耗时接近6个月。为了举行穆内•絮利厅的开幕仪式,同时更是为了给这处空间增辉添彩,在2018年1月19至20日举办Maison & Objet巴黎家居展期间,厅内将呈放Saint-Louis圣路易皇家系列的新款制品。
Pierre Fontaine在1830年创作的水彩画,细致地描绘出穆内•絮利厅,启迪圣路易的工匠师们创作出85灯头水晶枝形吊灯作品
剧团精神
当舞台的帷幕徐徐升起时,赢得满堂喝彩的与其说是每位天赋秉异的演员,不如说是整个剧团。一场成功的演出,其实是许多演员在舞台上天衣无缝地相互配合的产物。今天,法兰西喜剧院有532位演员在舞台上自如挥洒、互相对戏。每年1月15日这天,他们都会聚集到一起拍摄“全家福”,向法国伟大的戏剧活动家莫里哀致敬。
在Saint-Louis圣路易无与伦比的水晶艺术品中,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杰作:工匠大师们吹管塑形,让作品更显晶莹剔透,在他们独具匠心的手工雕琢下,一款款举世无双的艺术品诞生。热加工与冷处理、切割与吹塑工艺两两结合、互不分离。200位匠师合作共生,每一位都纯熟地掌握着无可替代的精湛技艺,这些代代相传的技艺在传承的过程中又不断丰富起来。
此次诞生的水晶吊灯就体现了法兰西喜剧院和Saint-Louis圣路易精诚合作的力量。将每一个个体独一无二的特色统一协调起来,形成集体的力量,本就是法兰西喜剧院的精神。天才演员们互动协作、倾听彼此的心声、浑然一体地配合,这样才能组合成生机勃勃又精力旺盛的团队。就像法兰西喜剧院的座右铭写的那样——“Simul et singulis”,既通力合作,也要做好自己。
热加工车间的工匠们团结一心,赋予卓越的艺术品以生命
上图,凡尔赛花瓶,高400毫米,透明水晶材质
关于穆内•絮利厅
1830年,建筑师Pierre Fontaine受托负责穆内•絮利厅的建造与装饰工程。Pierre Fontaine(1762-1853)堪称是19世纪首屈一指的建筑师,与好友Charles Percier同为法式帝政风格的先驱与代表。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杜伊勒里宫和圣克卢城堡翻新工程(1801-1802)、卢浮宫大画廊升级再造工程(1804-1812)、巴黎皇家宫殿建筑工程(1814-1831)以及凡尔赛宫修缮工程(1833-1837)。
Pierre Fontaine在当时的法国戏剧圈内也名闻遐迩。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他曾给著名剧作家Arnault的悲剧《卢克莱修(Lucrèce)》创作舞台背景;1792年,这场剧目在法兰西剧院成功上演。随后,他同Charles Percier一起被任命为歌剧院的布景指导,在这一岗位上一直工作到1796年。最终,他在1822年负责完成了法兰西喜剧院黎世留大厅(Salle Richelieu)的翻修工作。
因使用功能的改变,Pierre Fontaine设计的穆内•絮利厅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改换了原先的装饰与面貌。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法国作家普罗斯佩•梅里美(Prosper Merimee)为这座大厅增添了装饰元素和较暗的色调——毫无疑问,这座大厅原本的色调更明亮鲜丽。
在改成拿破仑亲王的会客室之前,穆内•絮利厅这处巴黎皇家宫殿的绝佳一隅曾修整一新。这里也曾是克洛蒂尔德公主的餐厅。
1871至1910年间,穆内•絮利厅成为法国审计法院的阅览室。后来,这间大厅于1912年划归法兰西喜剧院所有(相关的法令于1914年最终确认),此后作为该剧院的排演厅直到今天。
在1935年实施的一项工程中,有人建议拆除厅内法兰西第二帝国时代的装饰,将其分成上下两层,改造成一间图书馆。但这项计划因故中断,穆内•絮利厅仍然用作剧院的排演厅和布景存放区。所以,今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大厅的装饰设计仍能让我们见证着它生动悠远的历史。
< 上页 | 下页 > |
---|